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南关区分局牢固树立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坚持防胜于救理念,扎实做好防汛关键期各项工作。在汛期来临前,对辖区内伊通河、永春河及重点排污单位开展汛期前污染隐患排查工作,有效解决污染物质随地表径流入河影响水质问题。
一、持续开展河道巡查工作
南关区分局联合区河长办及各街乡,开展河道及两岸、湖库及周边、沟渠等区域巡查检查,三级河长累计巡河307 次,共同解决好河湖保护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,累计解决问题10次,清理岸边垃圾、漂浮物28.36吨,依法管控河湖水域岸线。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清理打捞河道内存在的漂浮物、水生植物等,保障河道水环境整洁。目前,南关区内4个断面水质均达到四类以上。
二、强化入河排污口“查、测、溯”长效监管
制作伊通河干流入河排口图,为实现辖区排污口的直观高效管理。排查沿河无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不按规定排污的情况,经排查,南关区不存在私设暗管借道排污情况,无异常排污、超标排污、偷排漏排现象。同时,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对雨后的重点排口、水体及断面开展水质监测工作,确保辖区内市控断面水质达到管控要求。
三、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查
深入推行“线上+线下”监管模式。持续探索推进“智慧长春”建设,辖区内4家污水处理厂、5家大型医疗机构均安装在线监测设施,并于长春市生态环境局联网。现场执法人员可以通过“长春市污染源监控”公众号,实时掌握污水处理厂排污情况。针对在线异常的问题,开展现场核查,分析超标异常数据的原因,要求企业按照要求完成数据标记工作。并按月对污水处理厂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,确保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。
四、下一步工作
以此次排查工作为契机,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监管制度,建立健全常态化巡查、监测和执法机制,强化日常管理和问题排查,详细记录巡查情况,若发现水质异常,立即启动应急监测程序,为后续溯源整治提供数据支持。加强日常监管,强化宣传引导,防止问题反弹。